六国论苏洵读后感(通用1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国论苏洵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国论苏洵读后感 篇1怎样才能读好书?毫无疑问,一个好的时机非常重要,而暑假就是一个好的时机。走到书店,买了一本《苏轼传》,翻开了它,我仿似翻开了苏轼那传奇的一生……
苏轼,南宋著名豪放派诗人,与其父和其弟:苏洵和苏辙合称三苏,被列进唐宋八大家之中。一门三杰,多么令人惊叹啊!苏洵没有考上进士,只得期盼两个儿子,不料两个儿子都那么争气,双双中举,这也是苏轼传奇而又不幸人生的开始。
在王安石变法之前,苏轼有一段潇洒的时光,试问天性爱玩的他怎会安于寂寞?此时,兄弟、妻子都在身边,也许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活的日子。在神宗上任,用王安石来变法后,他可就不是这么好过了,因为朝廷分为了保守派和新法派,两个派别之间斗争不断,苏东坡也时常受牵连,从这里调去那里,然后再去那里,要知道以前的交通可一点都不方便,这样的舟车劳顿也许只有乐天的苏东坡能受得了了,他的妻子王弗在这之前去世了,苏轼为纪念她而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而在不久之后,他的父亲也去世了,这让苏东坡悲痛欲绝,回家为父亲和妻子守灵。在他人生中后段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后来他与司马光在是否完全废除新法这个问题上有争议,在司马光去 ……此处隐藏10972个字……谁也不敢去想更不用说去做了,只是由于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中原诸侯之间或安于现状不思发展,或因蝇头小利兵戈相见,或淫秽奢侈之风盛行,最终导致各国国力渐弱积重难返,而此时天下人心思定,连年征战百姓颠沛流离苦不堪言,都向往着能够远离战争,安居乐业。
而此时的秦国却由于百年来的招贤纳士轻徭薄赋,已是内有富足仓廪,外有勇将良相,秦国当时情状:一是人才济济,百余年间,前有流落楚国云楚被秦人用五张羊皮换回遂得名为五羊大夫的百里奚,后有因《过秦论》一文被秦人追回成为千古第一相的李斯,中有商鞅、张仪等可用之才,这些人都为秦国的强大提供了必需的智力支持。
二是军力强盛,当时的秦国-军队被称做虎狼之师实不为过,据秦兵马俑研究来看,秦军排兵布阵进退攻守井然有序,前有能连续射击的三排劲弩手,后有手持两米长枪能杀人于远处的五排步兵,辅以战车冲陷敌阵堪称所向无敌,况且当时秦国的政策得力奖惩严厉,军士杀敌原为奴隶的可以入籍为民,战功卓著的可以迅速升迁并获五金重奖,而临阵动摇擅自退后者不但自己会被处,而且会祸及全家,以此军队对付已识书礼的中原诸强,实在是势如破竹。
三是国力大增,由于秦国当时地处西南,蜀中汉中平原因为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的竣工并投入运营,已成为当时的富庶之地,再加上各国强国富民的政策,国力强盛便成为必然。
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六国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另一方面,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加上战国长期的战乱,民不聊生,由分裂到统一,符合人们的愿望。秦国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